• “廉者,政之本也。”
    • [注释]:廉:廉洁。政:政治,治理。
    •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晏子春秋·问下四》,意思是廉洁是政治的根本。它强调了廉洁在政治治理中的基础性地位。
  • “临大利而不易其义,可谓廉矣。”
    • [注释]:易:改变。义:道义,原则。
    •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吕氏春秋·忠廉》,意思是面对巨大的利益而不改变自己的道义和原则,可以称得上是廉洁了。它强调了廉洁在利益面前的坚守和不变。
  • “不要人夸颜色好,只留清气满乾坤。”
    • [注释]:颜色:此指外在的表象,如美貌、功名等。清气:清新的气息,此喻指高尚的品德。乾坤:天地,此喻指世间。
    • [讲解]:此句出自元代王冕的《墨梅》,意思是不需要别人夸耀自己的外在表象有多好,只希望留下自己高尚的品德充盈世间。它用梅花自喻,表达了作者追求廉洁、不慕虚荣的高尚情操。
  • “廉者常乐无求,贪者常忧不足。”
    • [注释]:乐:快乐。无求:没有过多的欲望。忧:忧愁。不足:不满足。
    •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说苑·谈丛》,意思是廉洁的人常常因为没有过多的欲望而感到快乐,贪婪的人则常常因为不满足而感到忧愁。它对比了廉洁与贪婪两种心态带来的不同生活体验。
  • “一丝一粒,我之名节;一厘一毫,民之脂膏。”
    • [注释]:名节:名誉和节操。脂膏:脂肪和膏油,此喻指民脂民膏,即百姓的血汗钱。
    • [讲解]:此句出自清代张伯行的《禁止馈送檄》,意思是一丝一粒都关乎我的名誉和节操,一厘一毫都是百姓的血汗钱。它表达了作者坚守廉洁、不贪民财的决心。
  • “吏不廉平,则治道衰。”
    • [注释]:吏:官吏。廉平:廉洁公正。治道:治理国家的道路或方法。
    •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资治通鉴·汉纪》,意思是如果官吏不廉洁公正,那么治理国家的道路就会衰败。它强调了官吏廉洁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。
  • “宁可清贫自乐,不可浊富多忧。”
    • [注释]:清贫:清白的贫穷。浊富: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富裕。
    • [讲解]:此句意思是宁愿清白地贫穷并自得其乐,也不愿意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富裕并充满忧愁。它表达了作者坚守廉洁、鄙视不义之财的高尚情操。
  • “廉者,民之表也;贪者,民之贼也。”
    • [注释]:表:表率,榜样。贼:害人者。
    • [讲解]:此句意思是廉洁的人是百姓的表率,贪婪的人是百姓的祸害。它强调了廉洁对于百姓的引导作用和贪婪对百姓的危害。
  • “清风两袖朝天去,免得闾阎话短长。”
    • [注释]:清风两袖:形容为官清廉,没有贪赃枉法、搜刮民财。朝天去:指上朝见皇帝或指离开官场。闾阎:里巷的门,此指平民百姓。话短长:说长道短,议论是非。
    • [讲解]:此句出自明代于谦的《入京》,意思是为官清廉,没有贪赃枉法,离开官场时也能坦然面对百姓的议论。它表达了作者坚守廉洁、不惧人言的磊落胸怀。
  • “廉洁方能聚人,律己方能服人。”
    • [注释]:聚人:凝聚人心。律己:约束自己。服人:使人信服。
    • [讲解]:此句虽未直接出自某部经典著作的明确篇章,但它蕴含了古代先贤的智慧。意思是只有廉洁才能凝聚人心,只有约束自己才能使人信服。它强调了廉洁和自律在领导和管理中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