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关于“耻”的名言名句的续篇,均出自中国古诗文,并附有注释和讲解:
- “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。”
- [注释]:羞恶之心:指羞耻和厌恶恶劣行为的心理。
-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,意思是没有羞耻和厌恶恶劣行为的心理,就不能算是人。它强调了羞耻心对于人的本质属性的重要性。
- “人不可以无耻,无耻之耻,无耻矣。”
- [注释]:此句与上文第3条重复,但意义深远,值得再次强调。
- [讲解]:再次强调人不能没有羞耻之心,如果把没有羞耻当作羞耻,那就真正是无耻了。它再次提醒我们羞耻心对于人的重要性。
- “言无顾忌,行无廉耻,则近辱矣。”
- [注释]:顾忌:指顾虑和忌讳。近辱:指接近或遭受侮辱。
- [讲解]:此句意思是说话没有顾虑和忌讳,行为没有廉耻之心,就接近或容易遭受侮辱了。它强调了言行举止应有廉耻之心,以避免遭受侮辱。
- “人有耻,则能有所不为;人有悔,则能有所必为。”
- [注释]:悔:指后悔。必为:指一定要去做的事情。
- [讲解]:此句意思是人如果有羞耻之心,就能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;人如果知道后悔,就能知道有些事情是一定要去做的。它强调了羞耻心和后悔心对于约束和指导个人行为的作用。
- “知耻近乎勇。”
- [注释]:近乎:接近于,差不多。
-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礼记·中庸》,意思是知道羞耻就差不多算是勇敢了。它强调了知耻对于培养勇气的重要性。
- “国无廉耻,不可以立;人无廉耻,不可以生。”
- [注释]:立:指立足,存在。生:指生存,生活。
- [讲解]:此句意思是国家如果没有廉耻之心,就无法立足;人如果没有廉耻之心,就无法生存。它强调了廉耻之心对于国家和个人生存的重要性。
- “耻之于人大矣!以其得之则圣贤,失之则禽兽耳。”
- [注释]:得之:指具备羞耻之心。失之:指丧失羞耻之心。
-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,意思是羞耻之心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!因为具备了它就能成为圣贤,丧失了它就只能成为禽兽了。它强调了羞耻心对于人的品德和境界的提升作用。
- “不耻不若人,何若人有?不以不如人为耻,终将无以赶上他人。”
- [注释]:此句与上文第8条相似,但略有不同,强调了不以不如人为耻的严重后果。
- [讲解]:此句再次强调不以不如别人为耻的后果是永远无法赶上别人。它提醒我们要有自知之明和进取心,不断努力提升自己。
- “人若无耻,亦不如死。”
- [注释]:亦不如死:指活着也不如死了好。
- [讲解]:此句意思是人如果没有羞耻之心,那么活着也不如死了好。它用极端的表述强调了羞耻心对于人的重要性。
- “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。”
- [注释]:耻:以……为耻。过:超过,此指言行不一。
-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论语·宪问》,意思是君子以说的多、做的少为耻。它强调了君子应言行一致、注重实践的品质。
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