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前事之不忘,后事之师也。”
[注释]:前事:过去的事情。不忘:不要忘记。后事:未来的事情。师:借鉴,榜样。
[讲解]:出自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,意思是不要忘记过去的事情,它可以作为未来事情的借鉴。这句话强调了历史经验对于指导未来行动的重要性。


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”

[注释]:桃李:桃树和李树。言:说话。蹊:小路。
[讲解]:出自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,意思是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,但它们的果实甜美,人们自然会在树下走出一条小路。比喻人只要真诚、忠实,就能感动别人,赢得尊重。


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”

[注释]:熙熙:和乐的样子。攘攘:纷乱的样子。利:利益。
[讲解]:出自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,意思是天下人为了利益而纷纷扰扰,来往奔波。这句话揭示了人们追求利益的普遍心理和社会现象。


“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”

[注释]:尽:完,尽头。藏:收藏,搁置。烹:煮,这里指被杀掉。
[讲解]:出自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,意思是鸟打完了,就把良弓收起;兔子死了,就把猎狗煮了吃掉。比喻事成之后,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杀掉。


“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;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。”
[注释]:智者:聪明的人。愚者:愚蠢的人。虑:思考,考虑。
[讲解]:出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,意思是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,总会有一次失误;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,总会有一次收获。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过于自信或自卑,要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和智慧。


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”

[注释]:固:本来。或:有的。重于泰山:比泰山还重,形容意义重大。轻于鸿毛:比鸿雁的羽毛还轻,形容毫无价值。
[讲解]:出自《史记·报任安书》,意思是人本来都有一死,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,有的人却死得比鸿毛还轻。这句话表达了司马迁对生死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。


“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。”

[注释]:运筹帷幄:在军帐中谋划军事策略。决胜千里:在千里之外决定胜负。
[讲解]:出自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,意思是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,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。这句话赞扬了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。


“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。”
[注释]:众口:众人的言论。铄金:熔化金属。积毁:不断的诽谤。销骨:使骨头融化,形容毁谤的力量极大。
[讲解]:这句话原意是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,不断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。比喻舆论力量的巨大和谣言的可怕。虽然直接出处可能不是《史记》,但这一成语在后世常被引用来强调舆论和谣言的危害性。


“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”
[注释]:当断:应当决断。反:反而。受其乱:遭受祸乱。
[讲解]:出自《史记》相关篇章(具体篇目可能因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),意思是应当决断的时候不决断,反而会因此遭受祸乱。这句话告诫人们在关键时刻要果断决策,以免错失良机或陷入困境。


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。”

[注释]:士:读书人,这里指有才能的人。知己者:了解自己、赏识自己的人。女:女性。悦己者:喜欢自己的人。容:打扮,装饰。
[讲解]:出自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,意思是男人愿意为赏识自己、了解自己的人献身,女人愿意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。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于被理解和被赏识的渴望以及为之付出的决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