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“君子之道,或出或处,或默或语。”
    • [注释]:出:显现,做事。处:隐藏,退隐。默:沉默。语:说话。
    • [讲解]:出自《中庸》,意思是君子的行为方式,有时显现于外,有时隐藏于内,有时沉默不语,有时畅所欲言。这句话描述了君子在不同情境下灵活应变、恰到好处的行为表现。
  • “素隐行怪,后世有述焉,吾弗为之矣。”
    • [注释]:素隐:探索隐秘之事。行怪:行为怪异。述:传述。
    • [讲解]:出自《中庸》,意思是去探索隐秘之事,行为怪异,即使后世有人传述,我也不去做。这句话表达了君子不追求奇异、不偏离正道的行为准则。
  • “道不远人,人之为道而远人,不可以为道。”
    • [注释]:道:中庸之道。远人:远离人群,不合群。
    • [讲解]:出自《中庸》,意思是中庸之道并不远离人群,如果有人实践中庸之道却远离人群,那他就不是真正在践行中庸之道。这句话强调了中庸之道与人群、社会的紧密联系。
  • “君子遵道而行,半途而废,吾弗能已矣。”
    • [注释]:遵道:遵循中庸之道。半途而废:中途停止。已:停止。
    • [讲解]:出自《中庸》,意思是君子遵循中庸之道而行事,如果中途停止,那我是不能停止的。这句话表达了君子对于中庸之道的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。
  • “上不怨天,下不尤人。”
    • [注释]:怨天:抱怨上天。尤人:责怪别人。
    • [讲解]:出自《中庸》,意思是上不抱怨上天,下不责怪别人。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在面对困境时,既不抱怨客观条件,也不责怪他人,而是从自身找原因,努力改进自己。
  • “君子之道,费而隐。”
    • [注释]:费:广大。隐:微妙。
    • [讲解]:出自《中庸》,意思是君子的中庸之道,既广大又微妙。这句话描述了中庸之道的深邃和广博,需要君子不断去领悟和实践。
  • “夫妇之愚,可以与知焉;及其至也,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。”
    • [注释]:愚:愚昧。与知:使他们知道。至:极致,深奥之处。
    • [讲解]:出自《中庸》,意思是即使是夫妇之间的愚昧之事,也可以用中庸之道来使他们明白;但是中庸之道的深奥之处,即使是圣人也有不知道的地方。这句话说明了中庸之道的普及性和深奥性并存的特点。
  • “君子之道,造端乎夫妇;及其至也,察乎天地。”
    • [注释]:造端:开始。察:明察。
    • [讲解]:出自《中庸》,意思是君子的中庸之道,开始于夫妇之间的日常生活;但是它的深奥之处,却可以明察到天地之间的道理。这句话强调了中庸之道既贴近生活又深邃无比的特点。
  • 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,仁在其中矣。”
    • [注释]:博学:广泛学习。笃志:坚定志向。切问:恳切发问。近思:思考当前问题。
    • [讲解]:出自《中庸》,意思是广泛学习并坚定自己的志向,恳切发问并思考当前的问题,仁德就在其中了。这句话强调了学习、立志、发问和思考对于培养仁德的重要性。
  • “诚者,自成也;而道,自道也。”
    • [注释]:自成:自我完善。自道:自我引导。
    • [讲解]:出自《中庸》,意思是真诚的人,能够自我完善;而中庸之道,则是自我引导的道路。这句话强调了真诚对于自我完善的重要性,以及中庸之道作为自我引导道路的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