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“百善孝为先。”
    [注释]:百善:各种美德。孝:孝顺。为先:放在首位。
   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围炉夜话》(清)王永彬,意思是孝顺是各种美德中最重要的,应该放在首位。它强调了孝顺在中华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地位。
  • “孝在于质实,不在于饰貌。”
    [注释]:质实:本质朴实。饰貌:装扮外表。
    [讲解]:此句出自桓宽《盐铁论·孝养》,意思是孝顺在于内心本质的朴实,而不在于外表的装扮。它告诫人们孝顺要真心实意,不能只做表面文章。
  • “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。”
    [注释]:夫:发语词,无实义。经:常规,准则。义:道义,法则。
   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孝经》,意思是孝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,是天地间的常规和道义。它强调了孝顺的普遍性和必然性。
  • 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”
    [注释]:身体发肤:指人的全身,包括身体和毛发皮肤。受之父母:从父母那里得来的。毁伤:损害,伤害。孝之始也:孝顺的开始。
   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孝经》,意思是人的身体和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,因此不敢轻易毁伤,这是孝顺的开始。它强调了保护自身也是对父母的孝顺。
  • “孝子之至,莫大乎尊亲。”
    [注释]:孝子:孝顺的人。至:极点,最高程度。莫大乎:没有比……更大的了。尊亲:尊敬父母。
   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孟子·万章上》,意思是孝顺的最高程度,没有比尊敬父母更大的了。它强调了尊敬父母在孝顺中的重要性。
  • “亲爱我,孝何难;亲恶我,孝方贤。”
    [注释]:亲爱:亲近喜爱。恶:讨厌,怨恨。方:才。贤:贤能,有德行。
   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增广贤文》,意思是当父母亲近喜爱我们时,孝顺并不难做到;当父母讨厌我们时,我们还能保持孝顺,这才是真正的贤能。它强调了孝顺的恒常性和无条件性。
  • “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,抚我畜我,长我育我,顾我复我,出入腹我。”
    [注释]:父兮、母兮:父亲啊、母亲啊。鞠:养育,抚养。抚:抚摸,安慰。畜:通“慉”,喜爱。长:使……成长。育:教育,培养。顾:照顾,看护。复:反复,多次。出入腹我:出入(劳作时)都怀抱着我。
   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,意思是父亲生下了我,母亲抚养了我,他们抚摸我、喜爱我、使我成长、教育我,照顾我、看护我,劳作时都怀抱着我。它深情地描述了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。
  • 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”
    [注释]:三:泛指多种。无后:没有后代。为大:是最大的不孝。
   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孟子·离娄上》,意思是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,其中以没有后代为最大的不孝。它强调了生育后代在孝顺中的重要性。
  • “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”
    [注释]:之年:的年龄。不可不知也:不能不时刻记在心里。一则以喜:一方面因为(父母健在)而感到高兴。一则以惧:另一方面又因为(父母年岁高)而感到恐惧。
   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论语·里仁》,意思是父母的年龄,不能不知道。一方面因为他们(健在)而感到高兴,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(年岁高)而感到恐惧。它表达了子女对父母健康的关切和担忧。
  • “事父母几谏,见志不从,又敬不违,劳而不怨。”
    [注释]:几谏:委婉地劝谏。见志不从:如果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。又敬不违:仍然保持尊敬,不违逆他们。劳而不怨:即使劳苦也不怨恨。
   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论语·里仁》,意思是侍奉父母时,如果他们的意见不对,要委婉地劝谏;如果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,仍然要保持尊敬,不违逆他们;即使劳苦也不怨恨。它强调了子女在侍奉父母时应有的态度和行为准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