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”
    • [注释]:礼: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。和:和谐,和睦。
    •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论语·学而》,意思是礼的作用,在于使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。它强调了礼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。
  • “不学礼,无以立。”
    • [注释]:学礼:学习礼仪规范。立:立身,立足社会。
    •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论语·季氏》,意思是如果不学习礼仪规范,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。它突出了礼仪在个人修养和社会生活中的基础性作用。
  • 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”
    • [注释]:非礼: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。勿:不要。
    • [讲解]:此句同样出自《论语·颜渊》,是对“克己复礼为仁”的进一步阐释,意思是不要看不符合礼仪规范的东西,不要听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话,不要说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话,不要做不符合礼仪规范的事。它强调了个人在言行举止上应遵循礼仪规范。
  • “礼者,人道之极也。”
    • [注释]:礼:礼仪规范。人道:做人的道理,人类社会的行为准则。极:极致,最高境界。
    •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荀子·礼论》,意思是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和人类社会行为准则的极致表现。它高度评价了礼仪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。
  • “人无礼则不生,事无礼则不成,国家无礼则不宁。”
    • [注释]:生:生存,立足。成:成功,完成。宁:安定,太平。
    •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荀子·修身》,意思是人没有礼仪规范就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,做事不讲究礼仪规范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,国家没有礼仪规范就会动荡不安。它全面阐述了礼仪在个人、社会和国家层面的重要性。
  • “礼,经国家,定社稷,序民人,利后嗣。”
    • [注释]:经:治理。定:安定。序:排列次序,使有序。利后嗣:对后代有利。
    •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,意思是礼仪规范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大法,能够安定国家社稷,使人民有序生活,并对后代产生积极影响。它强调了礼仪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。
  • “恭而无礼则劳,慎而无礼则葸,勇而无礼则乱,直而无礼则绞。”
    • [注释]:劳:劳倦,疲惫。葸(xǐ):畏惧,胆怯。乱:扰乱,闯祸。绞:尖刻,刺人。
    •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论语·泰伯》,意思是只注重容貌态度的端庄却不知礼,就未免劳倦;只知谨慎却不知礼,就流于畏葸懦弱;专凭敢作敢为而不知礼,就会盲动闯祸;心直口快却不知礼,就会尖刻刺人。它说明了礼仪在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。
  • “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”
    • [注释]:经:常道,法则。义:道义,准则。行:行为,实践。
    •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,意思是礼仪规范是天地的常道和道义所在,也是人们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。它强调了礼仪的普遍性和必然性。
  • “君子博学于文,约之以礼,亦可以弗畔矣夫。”
    • [注释]:博学于文: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。约之以礼:用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。畔:通“叛”,背离,违背。
    •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论语·雍也》,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,再用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,也就可以不至于背离正道了。它强调了学习和礼仪在个人修养中的互补作用。
  • “礼尚往来,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
    • [注释]:尚:注重,崇尚。往来:相互赠送,交流。
    •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礼记·曲礼上》,意思是礼仪注重相互赠送和交流,如果只有赠送而没有回赠,或者只有回赠而没有赠送,都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。它强调了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平等和互惠原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