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“礼义廉耻,国之四维;四维不张,国乃灭亡。”
- [注释]:四维:指礼、义、廉、耻四种道德准则。张:张扬,发扬。
-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管子·牧民》,意思是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种重要道德准则,如果这四种道德准则不能得到发扬,国家就会灭亡。它强调了礼仪道德在国家治理中的支柱作用。
- “礼以行义,义以生利,利以平民,政之大节也。”
- [注释]:行义:实践道义。生利:产生利益。平民:使百姓安居乐业。政:政治,治理。
-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,意思是礼仪是用来实践道义的,道义能够产生利益,利益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,这是政治治理的重要原则。它阐述了礼仪、道义、利益和民生之间的内在联系。
- “礼者,所以正身也;师者,所以正礼也。”
- [注释]:正身:使自身端正。师:指老师或教导者。
-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荀子·修身》,意思是礼仪是用来端正自身的行为的,而老师或教导者则是用来指导人们正确实践礼仪的。它强调了礼仪在个人修养和社会教化中的重要作用。
- “礼之于人,犹酒之有襞也。”
- [注释]:襞(bì):古代祭祀时盛酒的器具,此指酒的装饰。
-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礼记·曲礼》,意思是礼仪对于人来说,就像酒有精美的盛器一样重要。它用比喻的方式强调了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装饰和美化作用。
- “礼,不妄说人,不辞费。”
- [注释]:妄说人:随便议论别人。辞费:说话啰嗦,浪费言辞。
-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论语·泰伯》,意思是礼仪规范要求我们不随便议论别人,也不说啰嗦浪费的话。它强调了礼仪在言语表达上的节制和得体。
- “礼以顺人心为本。”
- [注释]:顺人心:顺应人心,满足人们的愿望和需求。
-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礼记·大学》,意思是礼仪的根本在于顺应人心,满足人们的愿望和需求。它强调了礼仪在人际关系中的和谐与协调作用。
- “礼也者,理之不可易者也。”
- [注释]:理:道理,规律。不可易:不能改变。
-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礼记·乐记》,意思是礼仪是道理和规律中不能改变的部分。它强调了礼仪的普遍性和永恒性。
- “礼,经国家,定社稷,序人民,利后嗣者也。”
- [注释]:此句与第6条有所重复,但强调了礼仪在国家治理、社会安定、人民有序生活和后代利益方面的全面作用。
- [讲解]:再次强调礼仪在国家和社会层面的重要性,它是维护国家稳定、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石。
- “礼者,所以恤下也。”
- [注释]:恤下:体恤下属,关心百姓。
- [讲解]:此句出自《礼记·中庸》,意思是礼仪是用来体恤下属和关心百姓的。它强调了礼仪在领导与下属、政府与百姓之间的关怀与和谐作用。
- “礼者,天地之正理,人心之本源也。”
- [注释]:正理:正确的道理,规律。本源:根源,起源。
- [讲解]:此句强调了礼仪是天地间的正确道理和人心内在的根源。它进一步提升了礼仪的地位,将其视为宇宙和人心的共同法则。
评论 (0)